“但说无妨。”
孔夫子对宁远的观感很好。
一个来自后世三千年的年轻人,算起来,可以说是自己不知道多少辈的徒子徒孙。
年轻人有这等心性,就值得夸赞。
就凭宁远刚刚抛出的两个问题,自己就可以答应这个“不情之请”。
宁远作揖,深深鞠了一躬。
然后,一字一顿道:
“恳请孔圣人,为我华夏十四万万子民,吟诵《论语》!”
轰!
这句话一出,所有人都惊了。
这……
这怎么可能?
《论语》虽然是孔圣人毕生文道精华,与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孟子》合称四书。
四书五经,是贯穿整个华夏文明历史长河的经籍。
亘古不衰!
但是,所有人都知道,《论语》乃是孔圣人的弟子仲弓、子游、子夏和子贡等人合著,孔圣人生前,并未看过这部巨著。
不过这一刻,宁远透过百家争鸣系统,
将整本论语递到了孔圣人面前。
无数华夏子民,看到这一幕,惊得不能动弹。
“他怎么就敢?”
“这小子胆子忒大了,狂妄!狂妄至极!”
“这可是孔圣人啊,别说孔圣人,就算是孔圣人的七十二弟子,也没人敢如此相请吧?”
“但是,不得不说一句,我喜欢!”
“牛批!我只能大呼一句牛批!”
“你看,楼上的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。”
“不得不说,如果孔圣人真的能亲自吟诵《论语》,对我华夏文道的发展而言,有莫大的好处!”
“宁远上文运战场,上对了!”
“换作其他任何一个人,都绝对做不到这一点。”
……
京城文道院。
林震韬老教授此刻却对宁远的放肆没有太多指责,能够上到文运战场,当然要竭尽全力“榨干”先贤们的文道智慧。
唯有如此,才能最大程度的反哺整个华夏。
扭扭捏捏,又岂是文人风骨?
他似乎突然想起什么似的,连忙对孙女林若彦道:
“若彦,快,去拿录音机。”
“孔圣人若开口,一定要把全文都录下来。”
“这是大道之音!”
“将来文道争鸣的时候,时时聆听,一定会对自己的文道有巨大裨益。”
林若彦应声而去。
很快手里就拿好了装备。
文运战场虽然是全球同步直播,但是全息投影的画面,并不会呈现整个战场的全貌,也不会自动录屏。
各个国家的人,根据自己的需要,选择想要观看的画面。
不过一般来说,大部分人都只会观看自己国家的文运战场画面。
宁远所在的这幅画面中。
他将那部《论语》恭恭敬敬的摆在孔圣人面前。
孔夫子伸出手,抚了抚放在桌案上的那部《论语》。
二十篇行文,四百九十二章小段。
合计一万六千字。
这便是自己这一生啊!
他的手上布满了文道的时间之茧,此刻却有些微微发抖。
“这便是……便是写尽老夫一生的那部《论语》?”
声音轻轻发颤。
很显然,即便是至圣先师、早已心如古井的孔圣人,这一刻也有些意动。
宁远点点头:
“不错,这部《论语》,在后世被尊为五经之輨辖,六艺之喉衿,里面所载,的确是孔圣人这一生的精萃。”
“更有甚者,声称半部论语治天下!”
“那是因为里面暗含的大道、文理、学识、精神、意志无穷尽,不同的人,会有不同的收获;不同的人生阶段,也会有不同的收获。”
“晚辈何其有幸,能够在此聆听孔圣人亲诉。”
“华夏十四万万人又何其有幸,能够亲眼目睹这一幕!”
大道经籍、字字珠玑!
每一句话,甚至每一个字,都是一个朴素的道理。
这些道理,有些已经深入华夏人心;有些,却被人遗忘殆尽。
而宁远想做的,便是通过孔圣人的口,亲自将这些道理说出来。
圣人之音,口述圣人之文。
这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惊天壮举!
整个华夏的人,此刻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计。
城市陷入停转。
车辆停下、吃饭的人放下筷子、逛街的人停下脚步,卖货的人翻开打烊的牌子。
无论是已经开窍的,还是尚在蒙学中的,甚或是刚刚出生仍在襁褓中的婴儿,还有那些只记得拼命挣钱的打工人,所有人,全都屏息以待。
而华夏三大文道院,从教授到讲师、学生,此刻也都翘首以盼!
只待孔圣人开口。
没有人苛责宁远的放肆,毕竟,这是为整个华夏在谋福祉。
就算放肆一回,又如何?
孔夫子以很慢的速度,翻开了第一页。
开篇便是那句:
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这句话,没有人比孔夫子更熟悉了。
这些文字向半空中折射出一道道文道光华,璀璨夺目。
和孔圣人身上的气质,浑然一体。
仿佛天生就是如此。
孔圣人长长的松了一口气,然后道:
“好!”
“宁小友,今日你我横跨三千年,于此坐谈。”
“说起来,也算一桩美谈!”
“只要文明之光不熄,文道精神永续,老夫甘作这个领读人!”
宁远不曾开口打断。
只是静静的听着。
言罢,只听孔圣人开始吟诵整部论语,古朴大道云绕,蝶舞纷飞!
“君子不重则不威,学则不固。主忠信,无友不如己者,过,则勿惮改。”
“父在,观其志;父没,观其行;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”
“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;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”
一篇篇经籍、一段段至理、一句句华章,化成一个个字符,从文运战场上往华夏大地飞去。
这一幕既安静又洪亮。
华夏大地。
有人凝神静听,泪流满面。
也有人闭目倾听,意有所动!
更有不少人,随手拿出自己的手机,开始录音。
宁远垂首,细细的感应着孔圣人对《论语》的理解。
这是原篇原解。
也是对这部旷世大作最本源的理解。
孔圣人的声音振聋发聩,很快,摆在宁远面前的登天梯亮起了第一道灯!
圣人音出,登天梯现!
(小说未完,请翻页阅读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