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福被打疼,赶紧收手。
同时瞪着眼睛,大声道:“你打我干什么?”
“我让你坐了吗?”李瑶冷声问,“我让你吃了吗?”
李福有点不敢相信,这是自己那个大姐能说出来的话?
大姐平时,不是有什么都会让着他、忍着他吗?
“大姐,你是什么意思?”李福道,“不就吃你点鸡肉,你还舍不得了?以后你要是有点什么事,还想不想我们给你撑腰?”
李瑶没有耐心,直接道:“不稀罕,滚。”
一个滚字,彻底激怒了李福。
从小到大,他在大姐面前,哪里受过这种委屈和侮辱?
腾一下站了起来,指着李瑶就开骂:“能吃上两只鸡你就不得了,连娘家人都不认了!以后你家有事,老子再帮你说半句话,我就不姓李!”
李瑶转脸对大壮道:“拿棍子打出去。”
大壮一听,立即从门后拿出一根长木棍。
他忍这个大舅已经很久了。
真要动手,他肯定不会手下留情!
“你们反天了!”李福见状,气得七窍生烟,“好好好,既然你做得这么绝情,那越别怪我。你们家王二,今后休想再跟着李贤去读书!”
“打!”
李瑶一声令下,大壮手里的棍子就朝李福身上招呼,吓得李福掉头就跑,骂骂咧咧地滚蛋了。
“今后再有人敢随便闯进门,特别是你外婆这一家人,直接打。”李瑶道,“只要不出人命,出了事娘给你们兜着。”
“嗯。”
几个娃心里隐隐激动啊。
娘终于明白过来,外婆他们一家就知道拿他们的东西,没有一个好人!
“赶紧吃。”
野鸡肉就是比饲养的鸡好吃。
因为是小野鸡,所以肉质鲜嫩不柴,肉香味很浓、肉汁粘稠,几个娃吃得不断地舔嘴、舔手指。
以前家里也吃过鸡肉,但都是养了好多年的鸡,炖出来的肉柴得要命,哪有这样的烤鸡鲜嫩美味。
看着几个娃心满意足,把竹签都舔得干干净净,李瑶心里突然有种莫名的成就感。
“娘,我去洗碗。”
“娘,我给你倒水洗脸。”
“娘,我给你洗脚。”
“娘,把衣服换了吧,我给你洗了……”
……
晚饭过后,几个娃不需要她安排,各自做起了自己的事,把她伺候得跟皇太后似的。
李瑶都欣欣然接受了。
这当娘的滋味,感觉好像也不是很差。
不过她敏锐地察觉到,王二似乎有点不对劲,一个人躲在院子里看星星。
“大壮,王二他怎么了?”
大壮看了看院子,支吾了两声这才说道:“大舅说,不让他去跟小舅读书了。”
李瑶想起来了,李福确实说过这么一句。
但在她看来,这根本不是事。
俗话说:老大勤,老二灵,老三老四蹦不停。
王二从小就聪明,也喜欢读书。
正好原身最小的弟弟李贤,也是个会读书的,十二岁就成了县学的童生,很被老夫子看好,拍胸口保证他将来必中举人。
前年原身让二蛋陪李贤读书,想着多少能学点东西,家里也算有个人识字。她不留底线地巴结娘家,也有这个原因在内。
但说的好听是陪读,说直白点,那就是去让人使唤、当出气筒。
王二不仅要受小舅的气,受外婆一家人的气,还得受小舅同窗的气,受老夫子的气……也是委屈这娃了。
加上今天又被人退婚,双重打击。
她来到院子里,看着满天星光,在王二身旁坐下。
“娘,我没事。”王二道,“以后我不读书了,就跟大哥学种地。”
王二今年才13岁。
在李瑶的认知里,这样大的孩子,正是读书的年纪。
只是在这个世界里,穷人家的孩子想要读书很难,只是束脩就必须得举全家之力,都不一定能供得起。
王二想放弃读书这条路,也在情理之中。
“你不想读书吗?”李瑶问。
“现在我们得罪了外婆家,小舅那边……”王二低下头,小声道,“肯定不会再让我去陪读了。”
“谁说不陪读就不能读书?”李瑶道,“别多想,只要你想读,我就让你读。去县学,或是请个先生回家教你都行。”
王二愣住了。
请个先生回家,这是不是有点太离谱了?
镇上那些财主、员外,甚至县太爷家里,也没有谁把先生请到家里教书的!
但娘的话,又是如此的让他感到放心。
“谢谢娘,我会好好读书,将来回报娘亲。”
“早点去睡吧,我们明天去赶集。”
……
家里四间房,一间堂屋,一间是大壮和小丫的。
王二、王三儿住一间,李瑶带着王小四住一间。
虽然是原身亲生的,而且王小四才7岁,但李瑶还是有些不习惯。
加上初来乍到,整个晚上都睡得不太踏实,天蒙蒙亮就起了床,带着大壮和王二一起去赶集。
河湾村距离集上20里地。
不宽的泥路弯弯曲曲,只能勉强过个牛车,马车都没法进村。
当然,河湾村也没人买得起马车。
三人走了整整一个时辰,才来到集上。
李瑶找到一家药铺,见都是足够年份的上好草药,掌柜给了800文。
“今后有药再来,我给的价格,保证最公道。”
拿着沉甸甸的铜钱,带着大壮二狗走进一家面馆,要了三碗馄饨、五个馒头,临走又买了二十个馒头带走。
因为是灾年,粮食的价格涨了不少,这一顿花了她105文。
李瑶没心疼钱,给了大壮500,让他去买米、面、肉、油、盐、红糖、小菜,再买点酱油、米醋。
她则满大街转悠,将镇上的店铺挨个儿看了个遍。
百川县临近大山,虽然地处偏僻,穷得叮当响,但辖区范围极广。下面共有33个村庄,总人口超过4万,是邻近几个县中人口最多的。
所以作为县衙驻地的百川集,规模其实一点也不小,横竖有五条大街,镇上更不缺有钱人。
饭店、酒楼都有好几家,客栈、茶肆、钱庄、药铺、布庄、油坊、酒坊、胭脂坊、书店、典当行、铁匠铺、棺材铺……应有尽有。
生意看着还不错。
如果不是灾年,还会更加的热闹和繁荣。
打猎、采药,只能解决燃眉之急,李瑶不可能天天进山挖药、打猎。
而想要赚钱来得快、来的轻松,还是得做生意。
她重点考察了吃食行业。
这个时代的食物,真没什么好吃的。做法单一、用料随意,调料、香料的运用也很少,翻来覆去就是那几种做法。
即便是集上最好的何记酒楼,招牌菜品也就七八个花样,完全没有新意。
所以李瑶决定,第一个生意,就卖吃食。
(小说未完,请翻页阅读!)